敬酒不再“拼酒” 文明方显品味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酒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传统的酒文化让人们把酒当成了一种交际工具,喝酒则变成忠诚度和友情深浅的一种考验。很多人无奈地感慨:“不会喝酒已经没法在社会混下去了。”在这种“酒风”盛行的趋势下,喝酒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危害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不断加剧。 “拼酒”不是文化是“陋习” “我也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不好,可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生意就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大家一喝酒就放开了,什么事情都好说了。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工作就得打水漂。”从事销售的张小姐无奈地告诉笔者。 随着社会发展,观念的改变,一些传统做法已与时代脱节。具体到中国的“酒文化”上,劝酒这一行为,已从昔日的“热情好客”逐渐成为一项让人无法容忍的“陋习”。 “上了饭桌,你想吃饭不行,想喝饮料更不行”,某公司负责人詹先生告诉笔者,为了活络商业关系,只能端酒杯,从某种意义上,身为男性,就免不了要在酒桌上应付,能应付酒桌,才能应付这个社会。 “敢拼会赢,曾经形容创业,现在连喝酒也带上了这股子精神,非得拼上一拼不可。每当朋友聚餐,菜还没上齐,就三三两两一组,吆喝开了,脸红脖子粗一旁猜拳或斗智斗狠猜骰子,不让对方趴下就不是真兄弟、真朋友。”对于朋友聚会时的拼酒赵先生颇感无奈,因为酒量差,因此很怕拼酒,怕喝多了,出洋相,因此在酒桌上寡言少语,尽管如此,还是难免有醉的时候。 的确,中国独特的酒文化让很多人深受其害,却无可奈何。如今的商业活动、官场交际等,都少不了酒这个主角。酒成了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却也成为社会腐败的催化剂。它被赋予了太多社会意义,被很多人当成了感情深浅度等的“试金石”,也因此成了“不得不喝”的东西。实际上,酒不仅伤害人体健康,还伤害社会。 敬酒文明应与时俱进 酒逢知己,说的是以酒会友,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喝出情趣与融洽的氛围,小酌几杯,各随其量,既不逼酒,也不硬劝,随心所欲,其乐也融融矣。中国人饮宴,作为主方,希望劝人多饮,以尽到了地主之谊,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一方面表达了主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者助兴,由此酒席上许多趣话便诞生了,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甚至到了强迫的程度。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5亿人,其中又有近四成人每天饮酒1次以上,全国每年能喝掉300亿公斤左右的酒。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的饮酒率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升了73%左右。按照这样计算,全国居民中真正做到滴酒不沾的可能不足2亿人,而沾染过白酒、啤酒及其他酒类饮料的人数不会少于8亿人,数据惊人。 虽然中国的酒文化和饮酒风俗在一时无法改变,但专家表示,在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时,大家要了解喝酒的误区,并保护好自己。几类人最应注意。人的酒精耐受力有很大个体差异,但孕妇、未成年人、老年人都应少喝酒。肥胖人群、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此外,服药期间也应更加注意。 劝酒是一种待客礼仪,体现了一种地域文化和社会民风。先进文化、和谐民风来自于每一个人的文明修养和道德养成。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酒文化、待客礼仪也要传承文明,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个性。所以,大家应倡导文明饮酒的新风尚,革除那些有害健康、有损形象的劝酒陋习,改改豪喝滥饮的待客之道,人人都有责任作出表率。希望全社会都大兴文明敬酒之风。
|
福建省礼仪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北环西路392号左海科技大厦B座10层1001 联系电话:0591-87869706 87869806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71号
备案号:闽ICP备081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