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端午节不只粽子文化 更展现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

       又是一年端午节,粽子又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日前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万不能只有粽子文化。他说,端午节的主题从来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这点从未变过,这也是端午节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这大概是端午节来源的最早记载。端午习俗本为楚人祭奠英魂而生。久而久之,这一习俗演变成了全民族的盛大节日。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

  “中国传统节日的功能大多为祭祖、祈福、感恩、团圆,只有端午节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了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徐艺乙说,这一精神内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古往今来人们总是自发地过端午节,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存在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幼都能说出来历的不多,但问到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为纪念屈原。他认为,这一民俗内涵要传承下去,家长在端午欢乐地吃粽子之余,别忘了给孩子讲讲屈原的故事。

来源: 扬子晚报
 

福建省礼仪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北环西路392号左海科技大厦B座10层1001 联系电话:0591-87869706 87869806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71号 备案号:闽ICP备081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