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唤起尊师的教师节才会更有意义
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昨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增加了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条款(2013年09月06日《北京晨报》) 。
围绕“教师节”日期设置的争议由来已久。自从2004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首次以提案方式建议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的9月28日,关于教师节日期是否更改的争论就没停过。 如今,争论已超出日期更改范围,言言辞更为尖刻,有网友直呼“现在的教师大都不修德行。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这是一个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样的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每到教师节,教师收礼、学生及家长给老师送礼之风,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人们反感教师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友的激烈的言辞,并非否认“尊师”,也没有无故取消教师节之意,其中暗含着一种观点——要兴“尊师”之风,应先修“师尊”之德。教师向学生收礼,虽然也有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师德出了问题,虽然收礼不是教师的全部,但其影响是极其恶劣的。网友的斥责流露出对某些教师师德缺失的愤恨,也是对“尊师”的一种呐喊。 尊师,是设立教师节的初衷。1982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名为“焦文驷”的读者来信和记者调查,揭露了北京怀柔县黄坎公社社员王兴宽、王桂义等人辱骂殴打吉寺小学三名女教师范秋兰、于学荣、刘凤珍的事件,此案引起社会对教师地位的关注。天津南开中学教师田家骅提出了建立和确定教师节的建议(《光明日报》1982年7月20日第二版)。1985年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一致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把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更能彰显教师节的文化内涵。当年,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主要考虑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虽有“尊师”的理念,但显得不那么充分。将教师节与孔子诞辰日重合,既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又顺应国际社会尊孔的潮流,其用意同样在于尊师,而且从继承传统文化角度看,更能彰显教师节的文化内涵。 孔子是万世师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平民教育之路。据专家考察,中国尊祀孔子的制度化与公元同起始,即从公元1年开始。宋徽宗时,孔子已成为学校中释奠礼的中心。1939年民国政府相沿确定以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后来换算为阳历是9月28日),至今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的加州等都以孔诞为教师节。把教师节改为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恰好契合了尊师重教的节日寓意。 能唤起尊师的教师节才有意义。不论教师节日期怎么更改,都必须以尊师为核心。因为,物质利益的追求只是满足人生理的需求,学知识提素养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力,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先进的文明。 笔者注意到,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增加了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条款。我觉得增加的条款很必要。尊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但最终要体现到现实,让教师有所感受。当下,不断提高基层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仍然显得格外重要。 坦率地说,现在不少地方的基层尤其是农村教师生活还是很辛苦的,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什么报酬,社会上所说的教师节收礼也与他们无缘。恐怕只有做过农村教师的人才有这个体会。教师的待遇不提高,地位不可能提高。提高教师待遇,重点在基层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应该关注他们的疾苦。 与此同时,在解决教师相关待遇时,更人性化,这也是尊师的重要内容。最近有个报道,云南代课教师程兴贵因难以自行举证证明代课经历,无奈自杀(9月5日《南方周末》)。这是一个悲剧。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能够给代课教师发放一笔补助,原本是件好事,可“艰难的自证”,却折射出对代课教师的不尊重,尊严的丧失,成为推向他跳下瀑布的致命一掌。 代课教师程兴贵的悲剧不过是个特例,但我们应该从中读出尊师“现实很骨感”的味道。尊师需要更加人性化,需要发自内心,需要落到实处。同任何节日一样,设立教师节,只是在尊师上有个统一性的标志,并非意味着只有到了教师节才尊师,而是唤起全民统一认识,传承中华文明,全民族懂得尊师重教。从这个角度看,教师节由9月10日改为9月28日,意义都是一样的。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
福建省礼仪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北环西路392号左海科技大厦B座10层1001 联系电话:0591-87869706 87869806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71号
备案号:闽ICP备081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