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吐槽文化”频现校园 一起来讲讲校园礼仪

    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文明校园创建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关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关乎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更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未来的提升。

  ——编 者

    不久前,安徽师范大学在食堂推行新规,“文明用语特价菜”,学生只要说出“您好”“请”“谢谢您”“您辛苦了”等基本礼貌用语,就可享受特价菜。校方表示,此举旨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活动。新规一出,引发了不少关注与讨论。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在内的多家媒体给予报道,但也有网友评论,学校初衷良好,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倡导基本的礼貌用语,已说明了目前校园文明礼仪并不令人乐观的现状。那么,校园文明情况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新的现象和趋势需格外引发注意?

  “不学礼,无以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冬天,为遮蔽冷风,食堂或宿舍的门口会挂上厚厚的棉帘或塑料门帘,前面的人走过,不经意间,会把门帘打在随后进来的人身上、脸上,着实很痛。但假如前面的人稍加注意,经过时将门帘扶住,或轻轻放下,就会有效避免“误伤”后面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已经折射出一个人的礼貌与修养。

  遗憾的是,放眼当前的大、中、小学校园,尽管校园文明礼仪一再被提倡,但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得知,当前,校园内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不文明,如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在教室内嬉戏打闹等;行为举止的不文明,如踩踏草地,乱扔纸屑、烟头等垃圾,个别同学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学区,或在图书馆、浴室等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等;宿舍行为的不文明,如不遵守作息时间,不能保持寝室整洁规范等;食堂的不文明,如不自觉排队、不节约粮食、不自觉将餐具放到回收处等。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认为:“校园文化也可分为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都发达了,精神文化的缺失就体现出来了。”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有学者分析,中国为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还需要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继续努力。

  “吐槽文化”与不雅横幅为何频现校园

  如果说显性的不文明行为应当注意避免,那么,隐形的不文明行为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在校园内出现的一些新的不文明现象,也需要特别引发关注。

  “你若不穿我送的婚纱,我便披上你送的袈裟”“打倒高富帅、抢占白富美” ……在被称为“女生节”的“三八”妇女节当天,此类横幅频现大学校园,令人不适。不少学校还为此专门出台《校园内悬挂横幅等有关事项的规定》,对悬挂横幅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引导。

  为此,不少学者评价:大学校园是教学与科研的场所,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在倡导两性平等、尊重女性的今天,类似文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校园内,应当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张登浩分析:“当前,社会上有不少现象,出发点是为了博眼球、博出位,这就不可避免地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而校园不是孤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与浸染。”

  同样需要关注的,还有校园内流行的“吐槽文化”。登录学校的BBS,不少学生会在讨论区板块发布“吐槽帖”,表达对某人某事的不满,或调侃戏谑,或犀利批评,若触中了大部分学生的“痛点”,还极有可能引起热闹的讨论。

  吐槽还不仅出现在线上的网络生活,线下的校园生活内也随处可见。记者采访中就了解到,某中学举行演讲比赛,一位同学因一直以来嫌弃组内一个学生动作慢,常常拖全组后腿,便将“猪一样的队友”作为演讲题目。

  “无论是吐槽还是个性横幅,都是青年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自我主张的方式。”许燕认为,“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不能将宣泄、批判、嘲讽、牢骚等同于个性表达,应该在表达情感之余理性思考,提出建设性的方向和意见。”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校长钟雅丽也认为,“应该告诉学生不能只是为了吐槽而吐槽,简单发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只会让校园充斥负面情绪,通过合理途径正当表达主张,并提出建设性的思考才是应被提倡的。”

  校园健康文化如何引导

  除了吐槽与不雅横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校园里还有一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以及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

  每到开学季,校园内往往会掀起一股“开学消费”潮,无论是添置新装备还是同学聚会,不少学生出手相当阔绰,而这红火的“开学经济”背后,多少反映出学生崇尚奢华、盲目攀比之风。还有小学生发百余元微信红包后截图晒朋友圈、大学生为了购买奢侈品,冒用同学信息申百万校园网贷……这些现象都令人担忧。

  “青年学生还未完全建立起理性的自我认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追求大部分人认同的价值与标准。”张登浩分析,“人生的价值是多维的,应当鼓励学生与其看重那些体现个人身份的外在物质,不如追求内在涵养的提升。”

  那么,面对校园内诸多有违校园文明的现象,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采访中,不少学者以及教学管理的实践者们一致认为,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是重中之重。

  专家们指出,要坚持实践育人,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养成良好品行,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运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引导。

  同时,还要避免生硬说教,而是善用多种载体,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倡导文明礼仪风尚。

   

    记者采访中得知,不少学校进行了类似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涂鸦墙长730米,平均高2.5米,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798厂艺术天地的学生与海外留学生等人所创作。其中,中央美院学生创作的“北京一日”,捕捉北京芸芸众生之态,栩栩如生;根据汉拓片造型画出的古人形象,惟妙惟肖;每年毕业季的“涂鸦告别”,更是极富创意与青春向上的气息。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面积最大的一面涂鸦墙,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也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念与实践并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就通过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层文化、墙壁文化、校门文化,名人名言、家长寄语,以及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教育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当然,在校园内倡导文明礼仪、倡导向上的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努力,还离不开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提升。希望未来,社会文化能为校园文化提供更优秀的文化土壤,校园文化也能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张淑琴认为。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施云娟、张子剑)

福建省礼仪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北环西路392号左海科技大厦B座10层1001 联系电话:0591-87869706 87869806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71号 备案号:闽ICP备08101305号